【绝活专访】当代书法家于士贞先生专访


绝活专访原创内容经受访人授权发布,最终解释权归受访人和绝活传媒所有。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

绝活专访编辑:木星  

书法作为中国的四大文化瑰宝之一,一直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近日恰逢“当代齐鲁草圣”于士贞先生来京,我们在第一时间成功预约,下面为大家带来本次专访。

于士贞先生简介

笔名吉正,号金凤堂主,原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的入室弟子。

任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华夏画院常务副院长、于右任书画院院长等职。

其书法作品个性鲜明,功底深厚,沉稳大气,气势磅礴,拥有当代齐鲁草圣的美誉。

作品深受爱好者、收藏者追捧,并多次被赠予外国政要与国外友人

编辑:首先祝贺您的新工作室成立! 据我们所知,这是您在北京的第二所工作室,这次成立新工作室的初衷是?

于士贞:工作室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一个写字、作画的地方。但是我个人的理解:它同时也是一个平台——咱们国家不论身份、阶层,喜欢传统艺术的人不在少数。书法作为文化瑰宝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广受关注,那么我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其实就是创造一个爱好者交流的平台,也起到一个普及经典文化的作用。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发现:有共同爱好的人更容易在一起共事。我看到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经商人士,通过这个平台互相了解成为朋友,最终开展各种合作,为他们自己,更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建设贡献。我个人很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所以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继续搭建平台。

编辑:我们看到这次是与夏阳光老师联名成立的工作室,她也是深受各界喜爱的国画大家,您二人联名成立工作室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于士贞:我是钻研书法为主,其中又以草书见长。而夏老师是毕业于著名专业院校的画界佼佼者,我们业内很多前辈老师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和期待。她的画作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尤其以画牡丹著称。

中国传统文化里,字画从来不分家,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我们合作是一字一画、珠联璧合;从爱好者的角度,可以给他们带去更多拓宽欣赏维度的契机。

图为夏阳光现场作画牡丹图

编辑:那么这次成立的新工作室,主要是面向哪些受众?

于士贞:其实并没有去划定服务哪些受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喜欢这些的甚至只是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都可以来。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回到建立工作室的初衷,一是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踏踏实实的去做文化传承;二是搭建平台,给志同道合的人一个分享和探讨的地方,也为他们之间更多的合作可能创造条件。

比如说:我老家在山东,之前通过这个平台,就有过外来企业投资本地政府经济建设的案例,能为老家建设做一点贡献,我感到非常欣慰。

图为于士贞现场题字

编辑:从2016年媒体报道您参加大型社会活动到现在又过了大半年,能跟大伙聊聊您的近况吗?比如最近都在哪里采风?

于士贞:说到大型社会活动,最近一次大的活动是在2017年初,央视戏曲频道的迎新晚会上,当时邀请了我和夏阳光老师,代表书画艺术家做现场表演。

之后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主要在做两件事:

一个是帮助我老家的当地政府,通过我的平台去提供更多招商引资的机会;

还有一个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参与艺术走基层的实践活动,去了不少北方、中原、东南沿海的一些市县城市,把咱们国家优秀的经典文化传播到基层。在我看来,传播文化是在传播正能量,所以我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

我个人看法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只考量经济因素,文化繁荣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的朝代,同时也都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不仅要术业有专攻,也得力所能及的去为文化繁荣做些实事。

编辑:我们知道您的作品,多次被赠予外国贵宾和国外友人,他们对您的作品都有怎样的评价呢?

于士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把中国文化作品赠予外国友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高的尊重和敬意,因此对方是非常高兴的。

从个人欣赏的角度,他们可能未必能完全把握到汉字艺术的内涵,就是说不完全清楚“好在哪”。但是他们通过欣赏线条的力度和美感、运笔用墨、以及构图的章法,从而欣赏到他们理解中“原始的美”。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在他们国家文化所理解的艺术中所缺少的,所以往往会对我们的经典文化感到惊叹。

图为于士贞真迹

编辑:看来您对文化交流其实是很感兴趣的?

于士贞: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写写字作个画吗,跟平时喝喝茶摆弄古玩没什么差别,都只是文化娱乐。

要我说,一旦你从默默无闻到受到大家认可,就是说你已经形成了个人风格并且被社会接受的时候,也就是书法从工具上升为艺术的时候。这时你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你个人了,你是作为一个符号无时无刻不在传播国家的经典文化,同时你的艺术功力也已经成了社会资源。

对内你有义务去把文化传播到更深更远,对外你有责任让世界更多的去接触我们的优秀文化。

编辑:现在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都与互联网结合,通过互联网去传播,甚至与产业结合发挥商业价值。比如在网络上发布文学作品,或者将美术创作应用到游戏动漫产业,对于这些您怎么看?

于士贞:我的看法是不仅不排斥,而且传统艺术需要互联网。私下在我们业内交流的时候,我就是这个看法:互联网已经是个趋势,不管你喜不喜欢它,它在传播层面的效率和深度,都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同时到了能被人称为“艺术家”的时候,你不去想办法更有效的传播经典文化,那你其实是失败的。

咱们国家将美术创作应用到动漫产业,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很多年前我们就有这种动画片,像:镜花缘、大闹天宫、葫芦娃等等太多了,咱们并不缺这方面的实践。

我觉得专注艺术研究、提高个人造诣没有错,但同时也不能排斥新文化,搞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是不合适的。我们说把经典文化传承到下一代、唤起现代人对经典文化的关注、以及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这些都要依靠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传统艺术与游戏动漫产业的结合,我觉得不是谁去适应谁的问题,而是怎样把传统艺术的思想精神,通过现在的方式去挖掘和放大,把路走宽,这样不论对于传统艺术还是现代产业,都是有好处的。

通过这次专访,我们了解到于士贞老师不仅在艺术造诣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还抱持着立志传播经典文化的一份责任。

文末放出于士贞老师今天的部分现场真迹供大家欣赏,我们下次专访再见。

转载、素材、约稿,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绝活专访小编(5855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