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买菜竟值234亿,5年1200座城市,码农小三用一个app生撕亚马逊!


生鲜电商是一块硬骨头,让人又爱又恨。供应链、仓储、库存是生鲜电商行业的3大坑,美味七七、水果营行等企业都死在了坑里,京东、亚马逊等也被拖累。生鲜电商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有一家美国生鲜电商,无库存、无仓库、无供应链,俗称“三无”O2O,靠一款APP(Instacart),在无数牛人牛企折戟的生鲜电商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如今,它业务覆盖美国 25 个州大大小小 1200座城市,估值 3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4亿元)。

创始人:脑洞大开的程序员

Instacart的创始人Apoorva Mehta,是一名印度人,在加拿大长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在黑莓、高通干过,后来到亚马逊负责网站后端订单履行系统的管理与开发。

这位小哥不走寻常路,一脑袋的创业点子,在亚马逊上班经常开小差,利用公司Xcode开发一些脑洞大开的app(如:律师专用社交网站),上班两年干垮20家“公司”。两年后,小哥辞职,闲赋在家做饭时,发现买菜是件麻烦事。于是,头脑一热,开发了一款APP(Instacart),帮助人们在网上下单买菜,然后由别人按照订单采购送货上门。

APP开发出来后,小哥先自己试了一把,在网上下单,然后到店提货,再给自己送货上门,他觉得体验非常不错。

火箭式扩张,“三无”Instacart玩转共享经济

Instacart有四类用户,一是家庭主妇,经常采购;二是年轻工作族,也是高频人群;第三种是老年人或出行不便的人,硬需;第四种是公司管理者,忙。

Instacart的增长有多快?Mehta说,每个月都是一家不同的公司,因为员工越来越多,没多久可能就要换一间大办公室,公司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1、三无O2O,成本降到最低

用户可以通过Instacart在线选购当地超市或市场的生鲜食品,然后由Instacart的“购物助理”到店提货,并送达用户家。

与其他生鲜食品配送服务不同,Instacart没有仓库,没有供应链,没有产品库存,除聘用员工和租赁办公室,Instacart没有一切物质成本。

相比于亚马逊和Webvan的模式,Instacart所需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就是羽量级的。

提货和配送由“购物助理”完成,像Uber和滴滴的司机一样,是兼职的,把自己空闲的时间拿出来帮别人买东西和送货上门,赚取报酬。

2、三点一线,精致化服务

第一点,Instacart与主要生鲜产品超市建立了合作,如全食超市(Whole Foods)、Shaw's、好市多等超过135个连锁超市和商店,以及很多地方性的市场,还与160家快速消费品商建立了合作,如联合利华、保洁、雀巢等,为用户提供上品折扣。

第二点,用户。用户打开Instacart的应用,先选择目标超市(会根据用户所在地的不同列出有合作的超市),如全食超市,然后选择所要买的物品下单,选择上门时间(1小时内或者2小时内),确认无误后付款。

还会提醒用户选择替换商品,以免用户所要购买的物品已售罄。

第三点,配送员多为兼职。用户订单会被发送给购物助理,购物助理到店采购,并用自己的交通工具送到用户手中。

系统会更新订单状态,提供购物助理姓名,显示其行踪,可以通过GPS看到购物助理的实时行进路线。

全职员工300多名,而兼职购物助理已数万。

3、三类商品不越轨

只做冷藏、冷冻、冷鲜等冷链商品,如蔬菜水果、主食等。这些都是高频消费商品,Instacart也做到了知道城里哪个地方东西更好。

Instacart的产品目录已收录超50000种商品。

就是这么一款简单的APP,解决了生鲜电商最头疼的3大问题,轻装上阵,迅速扩张。

Mehta认为,一家公司成功与否,项目好不好是一方面,还得看时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共享经济的一个成功关键。

他说:“创业的原因,

其实就是用你坚信的事情去改变这个世界。

你必须十分想做这件事,

去解决一个痛点,

而不是为了自己。”

来源:营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