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辽宁清原种大米198项农残检测不超标


◆ " 哎哟味 " 创始人刘达

文 |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导语

与大米结缘之后,刘达从待了近 30 年的传媒业,跨界入农业。

2011 年开始,他在辽宁抚顺清原县先后包下 2500 亩地,种植自行培育的水稻品种。连续 6 年,大米都通过了 SGS 欧盟认证,193 项农残检测无一超标。

经历过盲目扩张、产品 " 叫好不叫座 " 的困境之后,2015 年年底,刘达由传统互联网销售模式转变,上线 " 哎呦味 " 农产品电商平台,售卖 " 味稻 " 大米等产品。一周时间内,21.4 吨大米售罄;48 天内,平台用户过万。

" 哎哟味 " 上线一年内,平台有 4 万多注册用户,米、面、茶、油、蜂蜜、女性系列产品等 30 多种产品,客单价 88 元,平均月销量约 23 万元。

: 刘达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大米飘香

大门到内室,要经过几重门。厨房里煮着米饭,刘达站在院门口都能闻到,一路踏着米香回家。

这一碗饭,颠覆了他对大米的认知。

6年前的春节,一位好哥们儿送给刘达 20 斤大米。这位朋友是辽宁抚顺清原县人,也是农大的教授,研究玉米种子。他的家乡好山好水,某山坡下有一泉眼,管着三亩田,朋友就种了三亩水稻,年产千斤大米。

因为泉水凉,水稻的生长周期长,昼夜积温也大,种出的大米更好吃。待朋友把大米带回北京家中,住在一楼的导师循米香而来,对朋友说:" 你们家的米哪儿来的,从 5 楼到 1 楼,我天天闻米香!"

听完朋友讲的这个小故事,刘达回家一试,这种大米果然不同寻常,当即问朋友:" 能不能帮我种二三十亩的水稻,我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为了保证质量,30 亩水稻、30 亩玉米种在泉水源头地(无泉眼),亩产 430~450 斤。第一年种植,农产品通过了 SGS 欧盟认证,193 项农残检测无一超标。

2012年春节,朋友带着丰收的大米、玉米如约而至。大米飘香,玉米也是自有品种,让刘达想起四十年前老玉米的味道。

此情此景之下,这位 1986 年进入媒体业、2000 年转行公关的 " 老人儿 " 做了一个决定:跨界入农业。初衷也简单," 想为家人和一些客户提供安全、好吃的产品 "。

他还请来了媒体界的一位策划高手帮助品牌定位,为产品取名为 " 额谷 "。额即额头,在满族文化中,额头代表额娘,引申母亲河之意。

60亩到 700 亩的盲目

刘达送出的大米,身边的朋友吃了都说好。得到肯定,他开始大范围包地,原本 60 亩田变为 700 亩。

扩大面积后,他通过当地的种业公司管理员,再雇佣临时短工来种植。" 农民种地质量不可控,要杜绝他们与土地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但流转过来的土地大多是在丘陵之上,表面不规则,一小块地可能只有几十平、一两百平,遍布沟沟坎坎。" 在这种地面上想横平竖直地种植,特别难。"

但刘达又必须得保证作物的横平竖直。因为不施肥,水稻不抗倒伏,他要制定严格的田间管理办法:撒秧育秧时,农民需在土地上打出直线," 像盖房子时瓦工划的线 "。40 公分为一垄田,风能穿过去,人也能在里面行走,方便手工除虫、收割。

◆ 辽宁清原 " 味稻 " 生产基地

此种方式下,每亩水稻的产量并不十分高,大约 430 斤 / 亩,但 700 亩地仍然产出了 30 万斤的大米。

看着堆积成山的粮食,刘达却傻了眼。" 以前 60 亩地产的大米,感觉瞬间就卖没了,但产量涨了 10 倍之后,我两年都销不完。"

雪上加霜的是,外部环境有了变动。本来,靠着多年的传媒、公关经验,他想专攻集团、公司客户。但国家 " 反腐倡廉 " 后,这条路算是被堵死了:2012 年,公司还能接到一些大订单;此后都是小单,比如小公司采购大米作为员工福利等。

最后,刘达自己砸钱,2013 年至 2015 年产出的大米,卖了一半,送了一半。" 找不到出路,只能坚持和试错。"

9周卖出 15.4 吨大米

探索之下,刘达将目光转向了家庭用户。

但从一开始," 额谷 " 走的就是高端定位,50 元/斤的售价,让用户望而却步。平时产品保持原价时,用户一般不下单,而到了每月 17 日的 " 购粮日 " 活动,订单就冒出来了——这一天," 额谷 " 的价格打半折,甚至更多。

渐渐地,团队发现了这一规律:靠口碑相传,产品积累了很多用户,但他们下单的热情并不高。" 价格因素起到了决定作用,这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不温不火之时,大米的销售有了转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技术出身的朋友找到刘达," 达哥,你的大米愿不愿意放在我的平台上试一试互联网化销售?"

他一口答应," 没什么不可以 "。此前,他并不熟悉互联网," 额谷 " 的销售方式也偏传统,因此可以一试。

该平台准备了一次试销活动,由家庭用户中的 100 位母婴群体 KOL 来推荐 " 额谷 "。2015 年 7 月开始策划,一个月后的中秋节,活动正式上线。

九周时间内,100 位 KOL 扩充至 500 人," 额谷 " 也卖出了 15.4 吨。

有收获也有损失。刘达对敲开家庭用户的大门有了信心,但对产品价格做出让步:" 额谷 " 由原来 50 元/斤降为 15.8 元/斤。

不过,根据 500 位 KOL 的反馈,这样的价格仍然有些偏高。

既然如此,干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做出一款互联网产品。试销活动结束后,刘达带着团队办了一次征集活动,由 500 位 KOL 为大米定名,设计包装、价格、斤数等。

最终,新产品被取名为 " 味稻 ",定价 7.8 元/斤。与此同时,团队也着手开发自己的电商平台—— " 哎呦味 "。2015 年 12 月 1 日,平台正式上线。

两种悖论

有了自己的平台,团队把原有 " 额谷 " 的用户导入平台,之后又迅速做了一次引流活动:用户购买产品,平台返还一个小红包。用这种办法,一周时间内," 哎呦味 " 收获 6549 位注册用户。

销量和用户数快速上涨,一周时间内,21.4 吨大米售罄;48 天内,平台用户过万。

◆ " 哎哟味 " 团队

刘达既喜也忧。喜的是,虽然在赔钱卖大米," 但用户和流量回来了 ";忧的是," 一年生产的大米,两周或四周之内就能卖完 "。

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悖论:" 粮食生产多了,卖不出去难受;现在有平台卖得出去,没产品也难受。"

但他也不想再一次盲目扩张。"农业有农业的规律,是按年来生产,不像工业可以瞬间生产出很多产品。从七百亩复制到五千亩可以,但是复制到五万亩,产品品质肯定低了。做农业要对得起良心,同时耐得住寂寞,有好事也别头脑发热。"

团队只得分节奏发展,一方面,控制用户数;另一方面,按照库存量,每月放出两三吨大米销售。

" 味稻 " 大米让 " 哎呦味 " 在用户中站住了脚。经统计,平台 80% 的用户都是家庭用户中的母婴群体。

这也是刘达认准的道理,他想让平台和产品划上让人印象深刻的等号。" 用户群里有人一说‘哎呦味是什么’,其他人就会知道‘卖味稻大米的’。"

但平台不能仅有大米一种好产品,他也要看看,爆款品类拓展到 3 个、5 个之后," 家庭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是不是成倍增长?"

此时,又一个悖论摆在他面前。" 以前产品‘叫好不叫座’,现在找到用户,但是没有好产品。"

寻找好产品

除却自己生产产品之外,刘达选择寻找合作伙伴,即寻找与 " 味稻 " 大米品类相关,或质量同样达到 SGS 标准要求的产品,平台助其销售。

去年开始,平台上线 " 好友试吃 " 功能。" 哎呦味 " 找到一款新产品后,先提供几十份分给用户体验、评分。分数高的产品,平台才考虑跟商家谈合作。

不过," 哎呦味 " 目前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好产品还不知道这一途径。但刘达并不担心," 做媒体出身的人,知道怎么造势 "。

◆ 2017 年 " 味稻 " 新米

另一边,团队还在内容方向发力。" 哎呦味 " 在今日头条、微博、知乎等平台,每日更新文章或小视频,介绍美食做法或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并不是想做电商,而是农产品社交互动平台。"

不过,平台仍未达到盈利阶段。6 年来,刘达为基础性农业种植基地投入 1100 多万元," 哎哟味 " 平台上线一年投入约 600 万元。

问及项目的未来,他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 跨界农业,一辈子就想做这一件事,坚持找到方法论,把这条路趟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