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路的送货郎,一个念头为他带来几十亿身家


多年以后的今天,杨宗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仍会记起1995年年底,珠江路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那是珠江路最好的时代,熙攘的人群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当时业内有句话: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作为华东最知名的“电脑一条街”,珠江路不仅是南京市民购买电脑及配件的首选地,还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每天,这里都聚集大量慕名而来的外来消费者,在一阵激烈地讨价还价后,小心翼翼地捧走价值过万的电脑产品。那个年代的电脑是奢侈品,和现在的奢侈品一样,它在一层层渠道的“掩护”下,维系着超高的利润。
高利润养活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摩肩接踵的珠江路上,一众青年人为着梦想奔波。
彼时的杨宗义,是珠江路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员,他为一家新加坡外商负责电脑显示器的销售推广工作。几年的时间里,他带着白手套,骑着自行车,后座上绑着显示器盒子,如此跑遍了珠江路上所有的电脑公司。
他本不属于这里。作为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杨宗义一直“走仕途”,历任南京市医药管理局宣教处团组织负责人,南京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团总支书记。但是骨子里,杨宗义并不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在一个个新鲜财富故事的刺激下,他最终决定砸掉“铁饭碗”,走上创业路。
“十万人才下海南”期间,杨宗义在海南渡过了较为失败的一年。回到南京,他在飞机上结识了前来投资的新加坡老板,对方惊讶于他的英语能力和对IT产业的认识,力邀他加入自己的公司负责销售工作。
顶着“高大上”负责人的头衔,杨宗义的实际工作却和珠江路上的其他青年人没什么区别,合资公司的根基薄弱,杨宗义得靠自己的能力去推销,风里来雨里去,3年多的时间里,他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但和其他“送货郎”不同的是,杨宗义有着更大的“野心”,并时刻为之准备。他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心得都详细记录在了自己的工作日记上。每离开一家店,蹬上自己车,他便开始思考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何实施。
两年多时间,他的笔记换了好几本,过程中逐渐把握了这个行业的脉搏,摸准了珠江路的套路。1995年12月,杨宗义终于决定自己包下一个门面来销售电脑产品,他给公司取名“福中”,意为“福泽百姓,中意万家”。

改变行业规则的“3+3”

福中成立时,公司包括杨宗义在内一共3个人,营业面积只有20平方米。那时候的珠江路已是硝烟弥漫,云集着上千家销售电脑硬件的商铺,业界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打垮对手。
作为后来者,杨宗义既没有品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他打不起价格战,因为开店的钱都是连借带贷的,拼价格,随时可能把自己拼垮。
但是在“送货郎”时期的笔记本上,杨宗义找到了突破口。当时的商铺,都以产品销售为核心,东西卖出去就算完事儿了,根本不重视售后服务。一条珠江路上,清一色“3个月包换,1年质保”,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谁都没想过要在这方面做文章。
“大胆”的杨宗义,却在这上面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开业的第三个月,他突然拉起横幅,抛下一个重磅炸弹——福中的产品,前3年包换,后3年保修。这就是所谓的“3+3服务”战略。
当时,别说珠江路,全中国都没有人这么干。规则一出,杨宗义和福中一夜成名。这件事经过媒体报道,一下子引爆了南京电脑市场,业内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同行说杨宗义是“疯子”,这样的模式对于资金链的要求太高,以福中的体量撑不过三个月。
实际发展却与这些质疑背道而驰。杨宗义很清楚消费者的心理,电脑硬件容易出问题,买家都希望质保越久越好,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高一点的价格。“3+3”的策略推出后,籍籍无名的福中从此门庭若市。“顾客要向医院挂号那样排队买福中的电脑,队伍在珠江路延伸几十米。”
营业额大涨,杨宗义用源源不断的利润来兑现“3+3”的承诺,雪球就如此滚了起来。打响了名头后,杨宗义趁势追击,他开了新闻发布会,搞起了连锁经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IDG当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福中电脑在珠江路已经发展到7家连锁店,在珠江路的市场份额超过60%,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占据了“大本营”逾半江山之后,杨宗义又走出南京,在外地开设分公司、连锁店和加盟店。2001年,仅5年时间,福中已经在全国拥有近200余家专卖店,员工1000余人,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当创业的激情在残酷的现实下慢慢淡去时,拿出一击制胜的绝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绝招需要对市场敏锐的观察,更需要你在这一领域的深耕与沉淀。
回忆起那段时光,杨宗义如是总结自己的成功。

等时代颠覆,不如自我颠覆

进入新世纪,电脑硬件行业从火热的盛夏一夜入秋,全行业利润开始下滑。从最初的几百个点、逐步滑到了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十几,2003年时,全行业的利润只剩几个点,珠江路上一片哀鸿遍野,不少店铺选择关门,剩下的大多在苦苦支撑。
身处其中,杨宗义却带领着福中安然过冬,这一年,集团第一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暴风雨来临前,手握雄厚资本的杨宗义就已经有所预判,并且为福中制订了“多条腿走路”的战略。2003年,福中集团开始涉足商业地产,并在短期内相继进入医疗器械、金融投资、酒店连锁等领域。
这些投资看似纷杂,但实际都与原产业IT相辅相成,对福中的IT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比如,在收购新街口核心地段的金都大酒店后,杨宗义就将之改建为福中数码港,做起了科技地产。此后,他又先后在南京的玄武区、浦口、江宁开发了三大高科技产业园区,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多元化布局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终难成气候,一定要全盘谋划使产业之间相辅相成。”杨宗义说。他如此解释福中的多元化布局:房地产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连锁卖场可以带来现金流,而福中的品牌运营经验可以运用到医疗器械板块,该板块属朝阳产业,可以填补 IT 产业利润越来越薄后的空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福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无实业不稳,无贸易不活,无房地产不富。”他总结说。
有序扩张和颠覆性的思维,让福中在逆市的浪潮中不断做强。历经数次市场大潮的洗礼,如今的福中集团已经成长为横跨IT• 电子商务、医疗器械、房地产、金融投资四大产业版块的多元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