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神仙眷侣,在山里过上了小森林般的日子


 

二十几岁的年纪,脑子里满满都是:我要有一个好工作,赚更多的钱,有一天在市区买房买车。却有一对小夫妻,同样二十几岁:每天坐在乡下小屋前,一口茶,一眼山色,一声鸟鸣;早上跟着村里的大爷大妈一起买菜;下午认真煮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晚上在屋子里烧窑制作器皿,认真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从景德镇市区驾车二三十分钟到陶瓷学院附近的湘湖村,下车走过一座古老的石板桥,穿过一个有村妇在河边洗衣的安逸小村子,还要走一段满眼绿意的静谧山路。走着走着,一片空旷的田野忽现眼前,而田野中央那一栋黑瓦灰墙的房子便是陶艺家刘其弈和陈知音的家。 

 

2011年,他们花了四万八千元在景德镇郊外的山里买了套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用了2年时间慢慢改造它,有钱了就砌一些砖,没钱了就停一停。现在,他们在山里过着田园般的生活,烧陶、创作、用自己烧制的碗碟享用乡间美味,日子简单又充实。二十几岁,他们归隐山林过着“小森林”般的日子。

 

或许,你以为这又是一个关于成功人士辞职回到乡下盖房子的故事。恰恰相反,其弈和知音都很年轻,其弈87、知音89,正是最有想法的年纪。他们却有一股强大的能量,愿意抛开浮华,让日常生活落脚于僻静的风景之中。问起他们为何年纪轻轻却愿意生活在乡下。其弈的答案是:自然而然就留下来了。

 

其弈大学是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雕刻系学习,读书时就一直住在这个村子里,到现在有快10年时间了。 

知音大学学的工业设计,大四那年来到景德镇考察,在柴烧班上偶遇了其弈,两人一见钟情,之后便一起留在了景德镇。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在其弈建立工作室的第五个年头,他俩决定在村子里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作为自己生活、创作的地方。

 

 

房子所有的改建都是其弈亲力亲为,烧窑赚钱了就盖一盖,没钱了就停一停,陆陆续续改造了2年,除了厨房、浴室、卧室生活必须的空间完成了,剩余部分竟还是一副“烂尾楼”的模样。

 

但那些随意堆放的瓷器、木材、砖瓦,竟也形成了一种天然淳朴的风格。

厨房改造前

厨房改造后

知音会烤可爱的“柴窑面包”,简直和小森林里女主角的生活一摸一样。

 

顺手从路边田野里采来的覆盆子,自制成覆盆子果酱,用来涂抹自己烤的面包刚刚好!

知音很擅长料理,一日三餐几乎都是自己做。

慢火一边煨着鸡汤,一边烤着年糕

 ▲当知音的美食遇上其弈的美器,生活就变成了一场艺术 洒满阳光的土灶厨房,是知音最爱呆着的地方。顺手从田野里采来的覆盆可以做成覆盆子果酱,用来涂抹自己烤的面包;做清明果剩下的艾草汁,竟然还可以用来刷碗;当知音的美食遇上其弈的陶器,好似一件生动的艺术品。   其弈还在二楼设计了一条贯通厨房和卧室的空中走廊,没有门窗,正前面便是一片空旷的稻田地。初夏,不管是天晴还是落雨,坐在这个两面通风的走廊上喝茶,听鸟鸣蛙叫,都特别惬意舒服。

卧室改造前

卧室改造后

另一间客房里知音还贴心准备了泡咖啡的器具两间卧室,一间是其弈和知音的起居室,另一间闲置的客房,知音把它打理成了一间airbnb民宿,复古红色沙发、收音机都是他们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简简单单却特别温馨。 

没想到,最后这一间小小的客房,竟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预定,有些客人到了其弈与知音的家,原本打算去景点玩的,竟都放弃了出去转景点,索性一整天呆在村子里,跟着夫妻俩一起喝茶、做饭。

  

一楼两个房间还未完成,其弈打算一间做陶器的展示空间,另一间作为茶室。

现在生活区的隔壁还有一栋毛坯房,其弈说这三间房,是打算有了孩子以后住的,可能还需要4-5年才能完成。我开玩笑对其弈说:“环境这么好的老房子,如果放在浙江,请一位设计师8个月就可以造一间民宿。” 其弈却连连摇头,表示不愿意那么做。“这栋房子是我们生活的家,并不想像民宿一样去经营它。”

每个人都会想追求自己的梦想或是踏实的生活,对于其弈,景德镇的山村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一个足够令他内心踏实的地方。 

一辆面包车,一年时间旅行中国

2014年,当山里的房子刚刚装修得差不多可以搬进去时,其弈和知音却买了一辆面包车,决定在生活全部重新开始前,出门旅行一年。 

他们把后座改造成一个可以睡觉地方,一路都住在车子上,白天走到哪里是哪里,晚上打一桶水就在星空下洗澡。 

每次做饭其弈都会选在泉水清甜的山林边,当地的腊肉,自带的香菇干,煮一锅香菇腊肉饭,再加点家乡的辣酱,开胃! 

 

他们也不是完全漫无目的地旅行,其弈和知音沿着长江以南线性旅行,一路寻觅拜访那些有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古村落。 

遇到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就停下来,烧窑创作。

一年旅行回来后,他们在杭州办了一场陶瓷作品展,把自己一年中在旅行路上烧制的陶器做了一个展示,取名“旅行一年”。 


1、旅行一年,你们一路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在安徽很多的村子,感受就很好,那里人们的生活很具体,像泾县我们呆的一个造纸的小村庄,与大多数农村不一样,村子里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了,只剩老人和小孩。这个造纸的小村子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在那里手艺人都有工作的保障。印象深的是,他们村子10几户人,只有一个豆腐坊,他们用自己的豆子磨豆腐,一天只做几盒,供应周围村庄的熟客,基本每天都会卖完,去晚了就没得卖了。我就觉得这样自给自足的生活很特别、很舒服。

2、你们旅行路上也会烧窑吗?

一路上携带的是其弈自制的mini窑

宁国粗陶系列

德化粗陶系列

我们有带一个小窑,但我们只在三个地方烧了窑,安徽宁国、江苏宜兴、福建德化,烧得不多,兴起了或是有感触的时候才会烧窑,其实烧窑并不是我们旅行的主线部分,就跟你平时生活中想干嘛一样,烧窑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回来后,我们把一路上烧制的大大小小百来件作品,在杭州办了一次展览,最后就叫“旅行一年”这个名字。 

3、你的陶瓷作品是属于什么风格的? 

 

接近自然的风格,我不太喜欢按套路去做瓷器,比如规定说泡茶一定要250ml才是最合理,出汤要多少方便,我不太考虑这部分,久而久之,我可能就自己看着舒服就好啦,没有太多要求。

3、现在每天住在山村里会觉得时间很慢,很无聊吗?

不会,你看知音如果要打扫卫生、做饭,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的话,一般制陶、看书,一天也很快就过去了,有时候还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很充实。

4、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回到城市?

其实我们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回到城市,看展览、交流,但我们每次去完城市,都觉得挺累的。城市的便利对于我们的诱惑并不会多于乡下的宁静,我们比较容易满足。

5、日本有一些几代人坚持做瓷器的匠人,和我们现在景德镇一些在做瓷器的匠人,两者做的东西之间会有什么不同吗?

肯定会有不同,这也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清楚。日本的匠人经过了民艺运动的一个梳理,他们对创作、对于生活,对于售卖,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审美。我觉得中国正处于初期阶段,做茶器的也好,做花器的也好,是偏大众需求的量化生活,还是个人的创作生产,都处于一个追随和刚刚萌芽的状态。大背景也是人们对精致生活开始有了追求,除了能用一个杯子喝水以外,我还想用一个更喜欢的杯子喝茶了。从制作的角度来讲,从前更多的是迎合市场的需求去创作,而现在更多的可能是喜欢某种形态作品我就去做,做出来能不能卖掉是日后的事情。

6、未来会想把自己的陶瓷品牌做的更大一些吗?

应该不会,我们不会给自己定个很大的目标,一定要做一套完整的茶器或者餐具。基本都是随意搭配,单个为主,不会想做到极致。我们不像设计师会有一个量,某个单品卖的好就会批量生产;我们也不做代理,不在别的销售渠道做售卖;我们也不做预定,比如你看中了某一个杯子,想定100个,这种我们也不接受。我们可能比较任性,就是慢慢做、慢慢卖,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好像它迟早一天还是会碰上中意它的有缘人。所以我们收入就不会那么稳定,当然也不会太高。可能足够支撑我们平时生活、创作就可以了,我们也很容易满足。

7、父母会给你们压力吗?会希望你们多赚一点,或者去更大的城市发展?

我们父母他们也会来我们家,他们能够感受我们生活各个部分都很舒服,我们也是从农村出来,在景德镇的乡下生活也很舒服。但老家和景德镇的乡下还是很不一样的,景德镇很包容,虽然是看起来很破的国际化都市,但这里的人不管家里条件多差,他们也不会去随便议论别人的生活,也不会对外来的人,哪怕是金发碧眼的人感兴趣。本地的人,也很容易满足,日子过得很丰富。

8、那些在城市里生活的朋友,会特别羡慕你们吗?

其实这个没有谁过得好,谁过得坏,很多人说回归乡下是未来的梦想,那他现在要的就是城里的这种生活状态,羡慕可能只是一时抒发一下情绪,第二天重新回归城市,他依然很享受很投入城市里的生活。其实我也在曾经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大城市的生活并不是未知的,当你知道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对自己是舒服的时候,就很容易做出选择。而不是因为未知而对某种生活产生向往和幻想。其实烧窑和生活都很具体,会有吃喝拉撒、也会有创作的瓶颈,但一对情侣一起在山里制陶被写出来后就变成了一件很浪漫的事。

(Feekr旅行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