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8分钱利润竟然年入3亿的老爷爷


最近讲多了BAT、JD等一众牛逼哄哄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创哥不免觉得有些乏味,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扎根在不起眼的领域里,依旧能深耕32年的传统企业创始人。

他就是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

王守义

他身上带有老一辈企业家务实的特质

靠仅仅才100块钱的起始资金

在一个毫不起眼的领域里深耕32年

硬将3块钱的调味料做成年入16亿的大产业

并且拒绝向银行的贷一分钱

外无欠款内无赊账

无论是购买设备还是扩建工厂

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滚动

32年坚持不上市也不融资

而且只做调味料一个领域

虽然每盒只有8分钱的微薄利润

但年利润却能达到两三个亿

虽然王守义早在2003年便去世了

可十三香并没有放弃对慈善事业的投入

扶贫、修路、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

光捐出去的钱就已经超过了两亿

王守义投资修建的十三香路

今天创哥就来好好讲一下王守义的故事和他创办十三香的经历,也许能让大家在资本横流和浮躁的社会风气中感受到一丝清凉。

起源于北宋的开封,曾是宫廷御膳调料

王守义制作调味料的手艺出自兴隆堂,等等,兴隆堂是个什么鬼?听名字还以为是某某帮派的堂口。

实际上,这个兴隆堂是专门卖草药和香料的,始创于北宋年间的开封,因其研制出一种秘制调料而被收入皇室御膳中,普通百姓根本不敢使用。

明末时期,王守义祖上因为厌恶官场混乱和动荡辞官还乡,由于精通药性,这种秘制调料的配方便被王守义祖上带出了宫廷。

到了清末战乱四起,王家人被迫流离失所,但好在秘方得以保存了下来,而王守义制作调味料的手艺,便是年幼时从父亲王文学口中得知的。

为养活一家人,从驻马店一路卖到石家庄

1959年闹大饥荒的时候,受灾严重的地方颗粒无收,许多人为了生存只能吃树皮和野菜,甚至吃牲口才吃的野草,而王守义一家也好过不到哪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们饿的嗷嗷直哭。

同样饿得急了眼的王守义突然想起祖传的调料秘方,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他又重新改善了秘方,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料拿到街上售卖,取名“十三香”,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南到驻马店北到石家庄,都遍布王守义的足迹。

为了赢得信誉,王守义特意在每包调料上都盖了“十三香”的印章,盖上印章就有了字号,可以包退包换,通过这种方式,十三香很快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逢年过节大家伙也都愿意多买点。

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从此没人再敢经商做买卖,王守义也被迫停止了十三香的售卖。

直到1984年,跑到驻马店定居的王守义才在儿子王银良软磨硬泡之下开价家作坊式的调味厂,取名“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厂”,虽然起始资金只有100块钱,但好歹是把家业捡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