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专访】“复旦教授、30年工龄、多项国家荣誉”— 然并卵,月薪就8千


近日一张复旦大学教授的工资单,在微博上引发了热议,随即信息迅速扩散,朋友圈表示“惊呆了”。先放图,各位感受下:

工资单很清晰,税前15335,去税和各种费用后,实际到手8271.95。

其真实性随后被教育界同行和学者确认,有人说:“复旦就这水平”。

前后信息结合,我们得知这是一位:30年工龄的复旦正教授、头上还有两顶帽子“上海市浦江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他的月工资是8千出头,更关键的:他生活在上海。拿这个工资生活在上海大约是什么感受?我们来分析下。

上海房价

上图是上海的二手房趋势图,到今年5月,均价大约是5.4万元/平方米

按这位复旦教授一年不吃不喝拿10万来说,或许勉强能买到 —— 一个卫生间。

至于买房子,就只能呵呵了——上海现在已经没有200万以下的房子。

上海工资水平

税前1.5万在上海是个什么水平呢?按照2016年的统计数据,这个数字是在沪的外企或独资企业白领的平均工资,这一类的白领以3-5年以上资历为主。

而这位教授,可是30年工龄,还是头戴两顶帽子的高级知识分子。

假如再与复旦本校的毕业生相比呢?

网上主流的评论聚焦于高等教师收入过低引发的问题,比如:老师难以安心教学、很多老师兼职培训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科研资源浪费等等。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这次的事件作为一个缩影,真正折射的深层问题有两个:

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水平相较于我们的综合国力,发展速度是不匹配的。从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这个角度,之前我国长年处在“进四”的努力上(教育支出占GDP的4%是国际及格线),多年来一直进度缓慢。目前即便已经实现了4%,实际意义只是代表刚刚及格而已。

另一个数据:教育支出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百分比,或许比前者更有实际意义,因为它更能表现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5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数据:

排名前10位的国家里,这个数字都达到了10%以上。按照我国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有14.87%,数字上看也不低了,但实际上我国这个比例是在逐年递减的,甚至包括上面的GDP占比也有递减的趋势。

社会观念对科学知识的不重视

如今社会的主流追求是什么无需再议,也经常见到“娱乐明星大小事都能成新闻,而科学巨匠离世却罕有问津”的社论。这个社会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充斥着花花绿绿的个人利益,人不为己就被定义为傻子,但历史上推动人类进程的永远是科学进步,套用一句老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这个真理正在被当下推崇商业利益和物质享乐的时代所抛弃。

有自媒体统计了上述数据,抛开利率和国家薪酬水平的差异,在美国从事教师职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收入依然不菲,同时享有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而反观我们,教师在国内并不怎么受重视,甚至在有些地域是弱势群体。即便如此,美国仍有一部分政商界、科学界领军人物,在呼吁社会更加尊重知识劳动者,给予他们更高的报酬和社会地位,甚至还有专家把美国多年的经济停滞归因为对科学知识的漠视。

而对知识劳动者的不重视,背后还是对科学知识的不重视。

我们还有多少“果子”可以摘?

类似“教育兴国”、“科技兴国”这样的道理我们听了太多,老百姓也麻木了。让我们换个视角,听听在泰勒考恩在《大停滞》一书中提出的新鲜观点:一个国家当前的富裕来自之前数十年的科技进步,后人只是在前人栽种的果树上摘果子,假如只摘不种,那后世可以摘的果子就会越来越少。

既然一切的根本在于科学和知识的进步,假如我们都不重视科学知识,未来我们还能得到什么?

绝活专访原创内容最终解释权归绝活传媒所有。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转载、素材、约稿请联系绝活专访小编(58557695)。

绝活专访编辑:木星